【资料图】
伍施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主阵地,需遵循教师培养成长规律,对标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理念和要求,创新学前教育教师培养方式与策略,从师德师风教育、优化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提升三个方面着力,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教师培养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要,助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
持续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教师的品德修养,是幼儿成长成才的关键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学前教育教师的后备军,要着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投身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怀;培养他们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担当立德树人重任的使命感。着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认真勤勉、乐于奉献的追求,用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正派的作风为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树立优秀的榜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着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的关爱之心,尊重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多一些关心爱护、少一些苛责。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应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用爱心暖童心、用热心育新人的育人理念,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充分理解儿童、用心观察儿童、用情感染儿童的职业素养,在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过程中做幼儿成长路上的大伙伴、引路人。
不断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重要标识。随着我们对学前教育规律的不断探索,以及学前教育环境与技术变革,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亟须对专业教育内容特别是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以适应教育生态和教育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呈现出多元复杂性、跨学科边界、技术赋能、个性化自主学习等特征。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立良好的引导和管理机制,为学前教育师资的知识结构优化提供更新的驱动力和良好保障。拓展生源渠道,广泛从各类学科中招收优质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积极建立和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优化课程教育体系,围绕教育教学、临床实践、学习测评各方面优化文化基础课、专业知识课、实践能力课模块设置,创造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结构持续性更新和优化条件。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论和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水平。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充分利用其知识框架和必要技能解决特定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幼儿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应全面提升学生的教育能力,以一般教育能力为基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以专项教育能力为中心提升教具制作、游戏创编和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以应用教育能力为目标提升幼儿文体活动组织能力、观察和领导能力、应对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等,通过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提升学前教育师资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自我研究,通过学习以及教学实践,保持持续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动,积极应对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态势和新要求。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借助技术提升研究能力,在“AI+教育”的智能教育情境中实现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学习,实现学前教育教师知识的实时更新和能力的不断发展。重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实践课程及实验课时等手段,使理论教育扎根实践、融入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推动实践课程建设创新,加强驻校实习,提升临床型教师培养力度,强化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建立“高校+幼儿园”合作伙伴关系,创建协同培养中心和培养机制,合力助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教师,湖南省健康中国与幼儿体质促进研究基地研究员)
Copyright @ 2015-2022 现在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5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