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我应邀去东莞某镇,参观了一位“家在深圳、公司在东莞”朋友的新厂房。
新厂房距离我住的地方,导航里程为61公里。正常情况下,一个单程大概需要60到70分钟。结果去的时候开了2个多小时,回来的时候也开了将近2个小时。来回都经历了大塞车。
(资料图)
回来后刷朋友圈才知道,我的经历根本不算什么,很多人在去深圳东部海边,或者跨越珠江口(走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堵车的程度更严重。
今天傍晚7点15分的时候,我使用高德地图查阅了两条线路的情况,发现即便是到了傍晚仍然超级堵。
一条线路是从深圳市民中心到中山马鞍岛。
深中通道尚未修通,这趟行程需要绕行虎门大桥或者更远的南沙大桥。由于两座大桥最近两天一直处于超级拥堵状态,所以导航给出的是走更近的虎门大桥。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段135公里的路程需要将近4个小时才能抵达,拥堵从虎门大桥的西侧一直延伸到了深圳境内,至少堵了30到40公里。
又查询了一下如果从深圳市民中心开车去广州番禺区政府会如何,结果如下:
103公里,需要3个多小时。南沙大桥跟虎门大桥一样,也是从桥西堵到了深圳境内。
同样在4月30日傍晚7点左右,我查询了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的交通状况,发现只有大湾区是大范围堵车的。
尤其是广州、佛山、深圳、东莞这四个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几乎是无路不堵。
先看大湾区的三张截图:
上图是广州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可以看到主干道大部分是红色的,这意味着处于拥堵状态。
上图是珠江口地区的交通,由于深圳、东莞两座城市的750多万辆车如果要去珠江口西部,只有南沙大桥和虎门大桥两个选择,所以这里节假日拥堵常态化了,没有1个半小时别想“过江”。
上图是深圳和东莞之间,主要的高速路都是拥堵的。
长三角的情况完全不同。比如上海及其周边,只有零星路段出现了红色:
杭州及其周边:
南京及其周边:
同样是4月30日傍晚7点左右,京津冀的交通状况也不错。
北京及其周边是这样的:
只有北部略微有点红色,大概是去长城、十三陵或者坝上的人比较多。天津则完全看不到堵车的情况。
那么: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何只有大湾区堵成了狗?
说到底,还是因为大湾区的密度太大。无论是人口密度、资金密度、经济总量密度,还是汽车密度,大湾区都远远超过了长三角和京津冀。
论经济、人口总量,大湾区不如长三角。但如果计算核心区的密度,则绝对是第一。
上图三大城市群在GDP、资金总量、小学生人数三大指标上的地均密度,使用的是2021年的数据。
GDP方面,大湾区每平方公里达到了2.07亿元,而京津冀为0.39亿元,长三角为0.66亿元。
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大湾区每平方公里达到了9.2亿元,京津冀只有1.4亿元,长三角为1.5亿元。
小学生人数,大湾区每平方公里达到了150人,京津冀为40人,长三角为42人。
下图是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的,内地人口密度最大的20个城市排序。
深圳、东莞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其中深圳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8791人,东莞为4255人。
上海排名第三,每平方公里3923人。
大湾区的广州、佛山,密度分别为第五和第六。
内地人口密度最大的6个城市里,有4个是大湾区的。
如果算上港澳,这个榜单将有很大变化。香港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736人,可以排名第二。澳门人口密度更达到了每平方公里2万多人,比深圳要高很多。
所以如果算上港澳,人口密度最大的8个城市里有6个是大湾区城市。
我们还可以简单比较一下,长三角和珠三角5大城市的汽车平均密度。
截至2022年末,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南京拥有的民用汽车数量分别是477万、482万、360万、325万和307万辆。这5大城市的面积是48250平方公里。
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拥有的民用汽车,分别是382万、373万、331万、330万和149万辆。这5个城市的面积是17415平方公里。
由此可以计算出,长三角5大城市平均汽车密度是每平方公里404辆,珠三角是899辆车。
至于京津冀核心区的“北京+天津+廊坊”的汽车密度,则只有每平方公里331辆。
此次大湾区“五一小长假大塞车”,主要发生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的境内,不是没有道理的。
单位面积里人口更多、汽车更多,就需要有更多的交通设施。根据住建部2021年城市建设年鉴,广州的道路长度达到了14871公里,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深圳则拿下了桥梁数量全国第一,一共拥有桥梁3500多座。
随着国家持续鼓励汽车消费,要求大城市取消对电动车的限牌,各地汽车拥有量出现了新一波大爆发,尤其是广深这类限牌的城市。
未来大湾区的公路交通将更加拥堵,通勤的可靠性将进一步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条出路:第一,修建更多的公路、桥梁,尤其在珠江口修建更多跨江设施;第二,通过轨道交通的方式实现交通的突破。
现在国家对各地修建地铁,控制越来越严,主要是大部分城市的客流量达不到要求,继续增加地铁线路的“边际效应”在下降。这时候,就需要修建更多的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
否则,未来大湾区的交通状况将会不断恶化,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大湾区人口密度高,为提高轨道交通密度创造了条件。现在都市圈内部跨城地铁、跨城铁路都太少,而且进展太慢。在这方面,大湾区应该步子再大一些。
Copyright @ 2015-2022 现在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5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